王毅谈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更好的中国,造福亚太和世界 接棒APEC2026 领航亚太合作新征程 专题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记者手记|时代大潮中的远见和担当
新华社记者朱基钗 韩梁
从韩国釜山的海云台向东眺望,大潮奔涌,沧海澹澹。辽阔的太平洋,连接着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增长带,铸就浩瀚宽广的胸怀,孕育波涛澎湃的活力。
在多彩的深秋时节,习近平主席飞赴韩国,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密集出席10多场双多边活动,为中美关系把舵定向,开辟中韩关系新局面,推动亚太合作扬帆破浪,在百年变局的时空卷轴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中国印记。
习近平主席此次韩国之行,是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首次出访。
“世界正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亚太地区正处于关键时期”,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夯实基础、全面发力的关键时期”,一个个交织激荡的坐标,为此行写下深刻的注脚。
“大国关系牵动国际形势”。10月30日,釜山金海国际机场,一次跨越太平洋的握手牵动全世界的目光。这是习近平主席同特朗普总统时隔6年再度见面。
互致问候、面对面落座、开场白、闭门晤谈,当100多分钟后,世界前两大经济体的领导人神情轻松,并肩步出蓝屋贵宾室,人们在密切关注中读到了“令人鼓舞的前景”。
“面对风浪和挑战,两国元首作为掌舵人,应当把握好方向、驾驭住大局,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习近平主席以世界级领导人的胸怀担当,展现关键时刻元首外交的关键领导力。
宽广的太平洋,足够容得下中美两国。两国做伙伴、做朋友,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要。
习近平主席的讲话坦诚坚定而充满智慧:“中国的发展振兴同特朗普总统要实现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是并行不悖的,中美两国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
“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古老东方文明的智慧,融入新时代大国外交的格局。国情不同,难免有分歧,时而有摩擦,也很正常,但无论如何,“对话比对抗好”。
摆脱零和博弈的狭隘视野,便能看到广阔的合作空间。习近平主席指出:“当今世界还有很多难题,中国和美国可以共同展现大国担当,携手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
对此,特朗普总统表示赞同,“两国携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未来美中合作会取得更大成就”。
正如一些海外观察家所说,当两国元首坐下来对话时,“全世界都会受益”。坚定、自信、从容的大国风范,让全球媒体和观察家印象深刻。
这种大国风范,其来有自——
有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历史视野,所以“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台”;
有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的战略定力,所以一张蓝图绘到底,“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做更好的自己”;
有和而不同、胸怀天下的襟怀气度,所以追求的是共同发展、相互成就,心系的是人民福祉、人类命运,着力的是为动荡世界注入确定性、提供正能量。
人心所归,惟道与义。今天,人们看到一个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和平的、可亲的、文明的”中国,一个“不断以中国式现代化新成就为亚太和世界提供新机遇”的中国。
此次APEC会议期间,中国领导人始终是各方关注的焦点。外方政要见到习近平主席后,纷纷上前握手、交流。
因水结缘的亚太经合组织,其诞生和发展正是顺应了开放融合的历史潮流,“亚太的开放合作不仅激荡着太平洋,也活跃了世界经济的海洋”。
当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形势变乱交织,亚太地区发展也面临着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的新形势新挑战。
何去何从之际,考验的是勇气和智慧。
中国声音掷地有声——“越是风高浪急,越要同舟共济”“坚持‘拉手’而不是‘松手’、‘延链’而不是‘断链’”“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共促繁荣、共赢未来,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方案清晰务实——为共建普惠包容的开放型亚太经济提出5点建议,为更好促进亚太合作强调“四个带头”,为亚太各经济体互利合作提出3点建议。
从出席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到向工商领导人峰会发表书面演讲,再到一场场双边会晤,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提出的重大主张,被国际媒体大量报道转引。
韩国韩中城市友好协会会长权起植说,习近平主席倡导开放共赢和多边贸易体制,为亚太共同体建设提供“关键动力”。美联社这样写道,习近平主席身处APEC舞台中央,是推动经济全球化与多边主义的倡导者。泰国泰中“一带一路”研究中心主任威伦·披差翁帕迪认为,中国最大的优势在于其所倡导的不是基于集团利益的短期方案,而是立足人类整体命运的长期架构。
由此,我们不禁想起,2022年泰国曼谷,世纪疫情后的那次APEC大家庭线下聚首,习近平主席所引用的那句中国古语:“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
风物长宜放眼量。唯有深远的战略眼光、强大的战略定力,方能在对危与机的深刻洞察中,穿越时代变革的短暂周期,把握时代大潮的前进方向。
此次APEC会议的举办地韩国庆州,是新罗王朝古都,被誉为“没有屋顶的博物馆”。穿行于街巷之间,中韩文化的相融相通,让人感到亲切熟悉。
从新罗王子金乔觉赴华修道到“东国儒宗”崔致远在唐朝求学为官,这座历史文化名城,见证中韩两国文化交流史上的动人篇章。
此次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是习近平主席时隔11年后再次来到韩国。
两国元首会晤的地点,在庆州博物馆。韩国总统李在明为习近平主席举行了带着深具文化特色的隆重欢迎仪式。
一衣带水的邻国,如何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差异,找到正确的相处之道?历史中蕴含着走向未来的智慧。
“中韩两国,是搬不走的重要近邻,也是分不开的合作伙伴。”“成就邻居就是帮助自己。”习近平主席登高望远,深刻指明中韩友好合作的民心所向、大势所趋:
“事实证明,推动中韩关系健康稳定发展,始终是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顺应时代潮流的正确选择”“从长远角度看待中韩关系,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
道不远人,人无异国。文化的共鸣和心灵的相通,让携手前行的脚步更加坚定。
庆州崔致远故居前,矗立着一块石碑,用中文韩文镌刻着诗人的吟诵代表作《泛海》。时隔千年,人们依然可以感受到那“挂席浮沧海,长风万里通”的浩然之气。
往古而知今,鉴往而知来,习近平主席郑重宣示:“我们要展现远见和担当,作出符合亚太人民期待、经得起历史检验的抉择。”
顺应潮流、锚定航向、高扬风帆,人类友好合作的巨轮必将乘风破浪,驶向和平与繁荣的光明彼岸。
新华社北京11月2日电 引航亚太开放合作 展现大国责任担当——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谈习近平主席出席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
2025年10月30日至11月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应邀赴韩国庆州出席亚太经合组织(APEC)第三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并对韩国进行国事访问。行程结束之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外交部长王毅向随行记者介绍此访情况。
王毅说,此访是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胜利闭幕后习近平主席采取的重大元首外交行动。三天时间里,习近平主席密集出席10多场双多边活动,引领亚太合作、展现大国担当、巩固睦邻友好、解码中国之治,行程紧凑、务实高效,取得圆满成功。国际舆论高度评价,普遍认为中国为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注入不可多得的稳定性,面对保护主义逆流,中国以普惠包容促进共同繁荣,以责任担当维护公平正义,对国际秩序和亚太区域合作的影响力、塑造力与日俱增,“世界看亚太,亚太看中国”已然成势。
一、聚焦开放合作,推动亚太命运与共
王毅说,亚太经合组织是亚太地区层级最高、领域最广、影响力最大的经济合作机制。诞生30多年来,APEC引领亚太地区走在全球开放发展前列,助推亚太成为世界经济主要增长引擎。当前,多边贸易体制受到严重冲击。亚太地区面临何去何从的抉择,亚太合作面临不进则退的考验。
习近平主席在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两次发表重要讲话,从历史大逻辑和时代大趋势出发,深刻揭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年来人类社会走向和平发展的规律,呼吁各方坚守亚太经合组织创立初衷,在开放发展中分享机遇、实现共赢,倡导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致力于构建亚太共同体。习近平主席高屋建瓴提出“五个共同”,即共同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共同营造开放型区域经济环境,共同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共同推进贸易数字化绿色化,共同促进普惠包容发展。围绕此次会议主题“建设可持续的明天”,习近平主席指出,各方应当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机遇,强化数智赋能、坚持绿色低碳、落实普惠共享,共同应对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全球发展赤字扩大等挑战。习近平主席提出的重大主张,高瞻远瞩、掷地有声,有力对冲逆全球化的论调,为亚太地区携手共进、融通发展指明了路径,鼓舞各方坚持多边主义和自由贸易、维护开放型经济的信心。会议通过了《庆州宣言》,并就人工智能和应对人口结构变化发表声明,反映了广大成员谋合作、求发展的共同心声。
此次APEC会议的高光时刻是东道主交接。在全场热烈掌声中,习近平主席郑重宣布,中方将于明年11月在深圳举办APEC第三十三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强调中方愿以担任东道主为契机,同各方携手构建亚太共同体,着力推进亚太自由贸易区,拓展互联互通、数字经济、人工智能等务实合作,为亚太发展注入更大活力和动力,更好造福亚太人民。与会经济体领导人积极支持中国接任东道主,高度赞赏中方办会理念,相信APEC“中国年”将取得圆满成功,期待明年共赴深圳之约,为推动区域合作、促进共同繁荣作出贡献。
王毅说,这将是中国第三次、也是时隔12年再次担任APEC东道主。APEC历史上,《上海共识》、《北京纲领》都曾留下浓墨重彩的中国印记,体现了中国对亚太合作的引领、对多边主义的践行、对自由贸易的坚守。深圳曾是一个不为人知的小渔村,伴随中国改革开放进程成长蝶变为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是中国奉行互利共赢开放战略的生动体现。即将成为APEC中国“第三城”的深圳正在做好准备,将为世界呈现一次精彩纷呈的盛会。
国际媒体普遍认为,中国作为众多亚太经济体的主要贸易伙伴和地区产业链供应链重要支点,始终以开放合作精神推动区域一体化,以科技创新增益发展动能,与各方携手打造开放型亚太经济,已成为APEC合作的重要支柱。深圳被誉为中国“硅谷”和“南方科技中心”,是粤港澳大湾区主要城市之一,集中了中国“十五五”规划建议中的许多重点发力的先进产业,是中国式现代化成就的象征。随着APEC进入“中国时间”,人们有理由期待,一个持续迈向现代化的中国将带来更大合作机遇,为这一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板块增添新动力,共同书写亚太发展的新篇章。
二、领航中美关系,展现大国责任担当
王毅说,中美元首釜山会晤举世瞩目。这是习近平主席同特朗普总统时隔6年再次会晤,也是美国新政府就职以来两国元首首次面对面互动。元首外交始终是中美关系的定盘星。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同特朗普总统3次通话,达成一系列重要共识,为稳定和改善中美关系指明了方向,确定了基调。
在釜山,习近平主席和特朗普总统就事关中美关系及世界和平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了深入沟通。习近平主席指出,中美两国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两国做伙伴、做朋友,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要。面对风浪和挑战,两国元首作为掌舵人,应当把握好方向、驾驭住大局,让中美关系这艘大船平稳前行。特朗普总统表示,中国是伟大国家,习近平主席是备受尊敬的伟大领导人。美中关系一直很好,将来会更好,希望中国和美国的未来都更加美好。两国元首同意保持经常性交往。特朗普总统期待明年早些时候访华,邀请习近平主席访问美国。
两国元首同意加强经贸、能源等领域合作,责成双方经贸团队继续努力,将形成的共识维护好、落实好,以实实在在的成果,给中美两国和世界经济吃下“定心丸”。习近平主席强调,经贸应该继续成为中美关系的压舱石和推进器,而不是绊脚石和冲突点。双方应该算大账,多看合作带来的长远利益,而不应陷入相互报复的恶性循环。要继续本着平等、尊重、互惠的原则谈下去,不断压缩问题清单,拉长合作清单。
习近平主席指出,在国际和地区舞台上中美也应该良性互动。当今世界还有很多难题,中美可以共同展现大国担当,携手多办一些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实事、好事。明年中国将担任APEC东道主,美国将主办二十国集团峰会。双方应当相互支持,争取两场峰会都取得积极成果。特朗普总统表示,中国是美国最大的伙伴,两国携手可以在世界上做成很多大事,未来美中合作会取得更大成就。
两国元首会晤的消息第一时间占据全球媒体头版。各方普遍对中美元首成功会晤表示欢迎和祝贺,认为会晤意义重大,传递积极信号,缓解紧张态势,中美关系有望迎来一段稳定可控时期。中美经贸问题重回对话轨道,提振了全球市场信心。元首会晤对于中美减少误解误判、避免关系大起大落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王毅说,中美元首釜山会晤是中美关系的历史性时刻,也是国际关系的标志性事件。今年以来,中美关系历经起伏,但中国对美政策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始终遵循习近平主席提出的相互尊重、和平共处、合作共赢三原则。此次釜山会晤,习近平主席审时度势,亲力亲为,再次引领中美关系巨轮穿越急流险滩,彰显了大国领袖的自信从容和责任担当。事实证明,对话比对抗好,零和博弈没有出路,合作共赢才是正道。落实好两国元首达成的共识,推动中美关系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找到一条中美正确相处之道,是两国人民之愿,也是世界各国所盼。
三、深化相互认知,谱写中韩关系新篇
王毅表示,中韩是搬不走的近邻,也是分不开的伙伴。建交33年来,两国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差异,携手并进、相互成就,友好合作始终是中韩关系的底色。中国连续多年是韩国最大贸易伙伴,韩国也是中国最重要的经贸伙伴之一。两国经济联系紧密,产供链深度互嵌,已成为事实上的利益共同体。
习近平主席时隔11年再次访问韩国,韩方热切期待、高度重视,把习近平主席作为最重要最尊贵客人,以最高礼遇予以热情接待。李在明总统在庆州为习近平主席举行隆重国事活动,欢迎仪式在极具当地特色的庆州博物馆举行,身着传统服饰的仪仗队列队护送欢迎。两国元首在友好气氛中深入沟通交流,达成一系列合作共识。
此访重要成果是实现中韩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再确认。中韩关系2008年提升为战略合作伙伴,各领域交流合作显著增强。尽管过去几年经历困难和挑战,但利益交融、休戚与共的现实基础没有变,共促和平、共谋繁荣的共同愿景没有变。事实证明,中韩应该在彼此尊重中共同发展,在求同存异中合作共赢,一个健康稳定、持续深化的中韩关系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地区和平稳定和发展繁荣。习近平主席深刻指出,经过33年洗礼,中韩关系理应更加成熟稳健,展现新气象,开辟新局面。李在明总统表示高度重视对华关系,愿加强互利合作,维护产供链稳定,改善国民感情,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此访有力推动了中韩务实合作。今年是中韩自贸协定签订10周年,双方同意加快推进中韩自贸协定第二阶段谈判,同意深挖人工智能、生物制药、绿色产业、银发经济等新兴领域潜力,推动经贸合作提质升级。双方同意推进健康有益的人文交流,继续实施人员往来便利化举措,开展青少年、媒体、智库、地方等领域交往,促进两国民心相通。中韩都是经济全球化的受益者,双方同意进一步密切多边协作,支持多边主义,维护自由贸易,共同应对地区乃至全球性挑战。访问期间,双方签署经贸、金融、执法、农业、科技、媒体等领域10余项合作文件,充分显示中韩合作内涵丰富、活力充沛、前景广阔。
王毅表示,习近平主席此次对韩国进行的国事访问,生动诠释睦邻、安邻、富邻、亲诚惠容、命运与共的周边外交理念方针,积极倡导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亚洲价值观,充分彰显中国推动构建周边命运共同体的真诚意愿。中韩在加强友好合作、实现共同发展方面有广泛共识,在维护地区和平、推动亚洲繁荣方面有共同追求。当前中韩关系改善向好态势来之不易,值得倍加珍惜。双方应坚守建交初心,厚植互信根基,拓展合作空间,推动中韩关系行稳致远。
四、解码中国之治,开创合作共赢前景
王毅说,刚刚胜利闭幕的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十五五”规划建议,擘画了今后5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回首“十四五”,面对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外部挑战风高浪急,中国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展望“十五五”,中国将乘势而上,接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开放合作,与世界各国共同开创合作共赢新局面。各方高度关注中国未来5年发展规划和政策举措,十分期待同中国加强战略对接,拓展合作机遇。
访问期间,习近平主席通过会谈会见、公开讲话、书面演讲等各种形式,权威阐释中共二十届四中全会精神。习近平主席指出,“十五五”时期,中国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着力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中国同世界合作打开更广阔的空间。中国成功的重要密码就是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一茬接着一茬干,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做更好的自己。习近平主席强调,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将为全球工商界提供更多发展机遇、良好营商环境、宽广创新舞台、绿色增长条件,是理想、安全、有为的投资目的地,与中国同行就是与机遇同行,相信中国就是相信明天,投资中国就是投资未来。
习近平主席的精辟论述和政策宣示高屋建瓴,传递出中国坚定不移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同世界分享发展机遇的强烈信号。各方高度评价中国为亚太和世界经济增长作出的重要贡献,钦佩中国取得的辉煌成就,认为中国新的5年规划不仅将指引自身前行,也将为世界开创共赢新前景,是“中国与世界的合唱”。国际舆论评论认为,中国取得经济发展奇迹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科学制定和接续实施5年规划,这是中国特有的政治优势,也为世界各国提供了有益借鉴。“十五五”规划建议让国际社会更加确信,未来5年中国将更好发展自身、持续造福世界。
此访期间,习近平主席还分别会见加拿大、泰国、日本领导人,并同其他经济体代表友好交流,增进互信、凝聚共识、促进合作。习近平主席会见加拿大总理卡尼,标志着中加关系在经历7年波折后实现全面转圜。习近平主席强调,要树立客观理性认知,从两国共同和长远利益出发,推动中加关系改善进程。双方同意重启各领域交流,妥处经贸摩擦,共同推动中加战略伙伴关系发展。今年是中泰建交50周年暨“中泰友谊金色50年”,习近平主席同泰国总理阿努廷同意加强发展战略对接,加快中泰铁路建设,深化旅游、青年、地方等人文交流,共同推动中泰命运共同体建设走深走实。习近平主席应约会见日本首相高市早苗时,强调中日四个政治文件就历史、台湾等重大原则问题作出明确规定,日方应当恪守和履行,确保中日关系根基不受损、不动摇。“村山谈话”深刻反省日本侵略历史并向受害国道歉,这一精神值得弘扬。高市首相重申,在台湾问题上,日本将坚持1972年日中联合声明中的立场。双方同意推进中日战略互惠关系,构建契合新时代要求的建设性、稳定的中日关系。
王毅最后说,习近平主席此访立足周边、运筹全局、成果丰硕、意义深远,是习近平外交思想的又一次成功实践,为今年精彩纷呈、高潮迭起的元首出访外交画上圆满句号。习近平主席今年四次出访,从东南亚到俄罗斯,从中亚到东北亚,镌刻下穿云破雾的远见、合作共赢的格局、计利天下的情怀,引领中国外交激流勇进、砥砺前行。无论国际形势如何变化,中国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一边、站在世界共同发展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一边,始终坚定捍卫国际公平正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潮起海天阔,扬帆正当时。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外交思想,持续开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局面,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营造有利外部环境,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步事业作出更大贡献。